人立足于世,做到这个字很重要
人们常说,天地之性人为贵,人和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。区别在哪里?是动物不知耻,人知耻。人立足于世,不可不知耻。人知耻,才会知道什么事可以做,什么事不能做,知耻则有所不为,不知耻则胡作非为。
耻源自于内心,知耻就会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感到羞耻,而不是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。
而将知耻这一能力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当属唐太宗李世民了。
李世民在位时,为表彰功臣修建了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,这个高阁就是凌烟阁。在凌烟阁24位功臣中,名列第15位的是长孙顺德。一次,长孙顺德收取了别人行贿的绢匹,李世民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极为愤怒,他说:“长孙顺德如果能为国家建功立业,我会和他一起共享国库财宝,他怎么能不顾自己的气节和名誉,干出贪污受贿的事呢?”
当时,朝廷上下的人都认为李世民会严厉惩处长孙顺德,但出人意料的是,李世民不仅没有处罚长孙顺德,反而还当众赏赐了他几十匹丝绢。看到李世民的做法之后,当时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大理寺少卿当场就提出了质疑:“长孙顺德贪赃枉法,罪状不可饶恕,您怎么还赐给他绢匹?”
李世民面对质疑,回答说:“如果长孙顺德还有良心和人性的话,那么这些丝绢带来的耻辱要比让他受刑大得多。如果他接受赏赐后还不感到羞耻,那么就是一个禽兽,杀了他也没什么意义了。”
对于李世民而言,他深知,用再多的刑罚去惩处一个人,如果唤不回他的羞耻之心,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;让他自行感到羞耻,比什么都重要,赏赐受贿的长孙顺德,只是为了唤醒他的羞耻之心。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官员,还是普普通通的百姓,当他们懂得知耻的时候,就会反省自己的行为,对自己曾经的错误行为感到自责和羞愧。
知耻,本应是人的底线,是每个人都应恪守的规范。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,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,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,少数人的羞耻心逐渐淡化。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的加大,一些案件揭示的情节也显示出廉耻在个别干部身上的缺失。
作者:王杰
文章来源:《学习时报》2020年11月30日,原标题“五刑不如一耻”
责编:小林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推荐阅读
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
前线理论圈
前线客户端
东方红啦
中国大学生网